[原创]学习以及学习方法反思
[按]这是这学期学习科学这门课的一篇论文 直接贴出来了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准许
通过学习科学的学习,我对有关学习的原理与规则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结合之前的学习经历,我做了以下总结和反思:
对学习的认识
学习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学习是成长的最重要的必要因素。每一点进步都是学习的结果。我所说的学习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学习课本的知识,也包括对于环境的适应、反应以及对经验的总结反思等。
正因为如此,学习就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是只有在学校里,不是只有拿着书本才是学习;不仅要随时学习,终身学习,而且要随地学习,随时随地是考虑,向你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接触到的外界环境,个人的经历和经验学习,思考如何才能把现有的事情做的更好,如何能更好的开始一件新的事情。[①]这个过程便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
我的学习模式
1学习动机
简单的说学习动机感觉比较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先谈一下我的学习经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做一件事大概有这么两种类型的驱动,或者因为喜欢这件事,因为兴趣和激情,或者就是我应该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应该做的。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事情,虽然都可以完成,但是完成的效果以及中间过程的顺畅程度却大相径庭,第一类事情因为喜欢去做所以会很早着手去做,并且会积极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用信息,不经意就会把事情做得很好,完成效果很不错,过程也是相当得开心愉快,这基本是一种相当完美的做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另外一类只是由于应该做而做的事情就几乎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多少兴趣,就会不太愿意去做,开始的比较晚,一般开始着手去做都是因为时间比较紧了,再不做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所以虽然不喜欢还是硬着头皮上,结果也基本都完成,只是过程比较痛苦,完成的效果也会比较一般。简单分析一下,第一类事情一方面因为感兴趣所以愿意去做,并且完成它会获得更高水平的自我满足的需要,做事情也更有激情,这种情况比较理想和完美。
说到这里,很显然如果所有事情都是第一类事情就好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太现实的,学习这门学习科学的课程之前我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富有激情的去做第一类事情,第二类事情就硬着头皮上。学完学习科学之后我发现对于第二类事情可以有更加积极的做法,也就是通过某些方式向第一类事情转化。很多事情虽然一开始并不如第一类事情那么感兴趣,但是通过了解相关信息也能做到以下这么几点(这也是促进学习的几个原则):a把该问题与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b寻找新知识的基础——与新知识的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之c寻找可能的运用的环境 简单的说就是把这个事情和实际生活以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对原来仅仅包含责任义务这样关键词的第二类事情的态度,会产生大小不一致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向由兴趣激情驱动的第二类事情靠拢。当然由于责任和义务而需要做的事情可以通过个人意志努力来实现,但是我这里说的方法是另外一种兼顾过程和结果的方法,可以使人比较愉快和开心的高效的做好一件事情。
2从经验中学习
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学习简单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直接学习,第二种就是间接学习。这里说得所谓直接学习就是从自己的行为、经历和经验中学习,间接学习则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包括书本等方式。根据我的学习体会,直接学习的方式对我来说比较有效果。一般情况下,我自己去做了一件事情,然后思考总结,说得到的结论和结果会深刻很多,而且对自己以后的行为指导作用也是很大很大;相反从间接经验中学到的东西则不会那么深信不疑,在运用的时候也基本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并没有多少觉得这个间接学习的成果能够迁移能够起作用的信心。这跟这两种学习的特点也有很大关系吧,但是排除这个因素我个人还是觉得我更喜欢更适应从个人行为和经验中学习的方式。基本的模式就是这样子:做完一件事,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去总结,去反思,我会好好的想,我做这件事中我得到了什么,包括思考问题的逻辑以及具体的处理某类事情的方法,如果这件事我做的不好的话,我会思考为什么不好,并且排除自己当时的做事情的方法,并且对于如何才能做好这样的事情产生一个新的计划或者说是想法,以待下次继续检验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得好的话就基本可以得到一些成功的经验。除此之外,从好与不好之间还能得到这样的一种经验:面对一个类似的新的事情时,我会下意识的以比较大的正确概率去判断该采取何种策略去应对,慢慢的即使面对几乎是完全不熟悉的全新的一件是事情时,也能比较准确的作出应对策略的选择,以比较大的概率做好这件全新的事情。这样子的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然后接着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这种从自己行为经验中学习的模式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它成为我学习进步的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基本不太重视或者说忽视从书本等间接方式学习也是不太合理的。一方面,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本来就是很有限的,虽然可以主动的去努力增加各种经历,但是这毕竟杯水车薪,不论从质还是量上来说,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学习的对象比较狭隘。因此我在个人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从间接经验中学习的比例和分量。如果只是简单的增加从间接材料中学习的比例是不是就合理呢,答案也不尽然。从间接经验中学习和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做法。对我而言具体应该注意一方面加强从间接经验中学习,多看一些书,然后反思总结,并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3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如果一种知识或者技能,如果只是学完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不管你当时记得有多深刻;如果你后来有用到这个知识或者技能的机会,那么不管你当时学的多么不好,再拾起来的学习效果都会比当时只是理论学习要好。举个例子,我本科是学社会学的,大二的时候曾经有一门关于spss的课程,叫做数据分析技术,当时讲数据录入的时候只是在课堂上提到了epidata的使用,老师只是花了10分钟给大家大概演示了以下,之后也没提到也没考到,当时也基本明白了,不过课程上完没多久基本就忘的差不多了。前一段时间跟着
4学习、思维工具的使用以及元认知的策略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习和思维工具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不可缺少,最重要的就是搜索引擎工具,其次是mindmanager等思维工具。由于现在网络的发达,互联网上信息量非常之大,里面也包含了无数的前人的经验。一方面,搜索引擎的使用在某程度上代替了书本成为我向别人间接经验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大家做一件事情,把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共享在网络上,我遇到问题通过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方式获得这些经验,帮助我学习;另外一方面搜索引擎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很多技巧性的东西。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库中获得你想要得东西,如何正确巧妙的使用搜索引擎成为关键的因素。
思维工具的使用也是我目前学习过程中很重要得一个环节。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mindmanager,这种思维工具很好用,可以很容易很有条理的把思维可视化,非常有助于整理思路,促进整体思维和学习。我现在计划想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用mindmanager做一个很详细的结构框架图,这篇文章也是。
然后是元认知策略,所谓元认知其实就是关于学习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和思维方法。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非常注意总结学习方法,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或者技能我能够比较好的拿出自己的学习以及应策略。
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避免异化
上面已经对我之前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作出了总结和反思,以及针对性的自己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还有一点非具体学习方法层面的需要注意的东西,即学习方法本身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学习方法的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中心和重点始终是学习而不是学习方法。当然如果在学习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改进,这对于学习来说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注意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为了实行某个学习方法,不顾实际的学习效果,这样子学习方法就异化了,学习成为学习方法的奴隶,而不是相反。在强调了如此多的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之后,尤其要注意避免学习方法的异化。
抱歉,暂停评论。